“国有企业改革将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不断调整,向经济安全和民生上集中,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更加市场化,不断增加活力、影响力。”十八大代表、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和记者一起分享学习十八大报告体会时作出如上表述。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十八大报告“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节中明确提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王勇也坦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的确还存在着粗放式管理的问题。国有企业的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还没有到位。
王勇说,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这为今后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国企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更加市场化,不断增加活力、影响力。
王勇表示,加紧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首先就要更加市场化地选聘人员,人员要能进能出,干部要能上能下,收入要能高能低。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国有企业现在存在的一些管理粗放、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国有企业要向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学习,包括要向一些私营企业学习,建立更好的市场机制,转变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式,使得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够更好地轻装前进,创造更好的效益和更多的利润。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也将加紧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王勇说, 多年来,国有企业是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要求,是从计划经济时代不断深化改革发展而走过来的。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既要按照所有企业追求利润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去行事,又要承担很多本来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拿中央企业来讲,目前还有8300多个医院、学校等社会机构,国企办社会的现象依然存在。国有企业也将加紧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国有企业办社会”的现象要有所改变。按照这次十八大报告的精神,“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企业将向经济安全和民生上集中,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记者质疑中国国企数量偏多,对此,王勇回应,放眼全世界,国有企业数量的多少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国有企业的多和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私营、外资企业的结构比例,在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都存在各种类型的企业,比例高低在不断调整。
他表示,中国国有企业的比重是按照中国宪法规定和改革发展需要决定的,并与其他类型企业公平竞争。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本文章摘自11月11日“人民网”)